公司新闻

广东探索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新模式
2018-06-29

    据悉,今年广东省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以下简称广清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通过平台监测认定为高危、高风险的企业将对接广清中心统一清算系统,一旦出现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可第一时间停止新开户、冻结资金以及限制资金进出等有效控制手段。

    过去5至10年,地方金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小贷、典当、担保、融资租赁、网贷、私募股权等类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缺乏手段。“一行三会在金融风险防控上有后台技术平台,而地方金融监管,在这一方面几乎完全缺失。”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相关负责人指出,地方金融管理责任越来越重,人手不足的同时,金融风险监控缺乏有效手段,金融风险防控抓手严重缺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面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由广东省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进行建设,是国内首个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广东希望以此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探索出“广州模式”。“目前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均有较大的平台建设迫切性。”其指出,建设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将是未来各地金融监控的基础性工作,是趋势。

    广州市金融局局长邱亿通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金融风控平台将是一个覆盖珠三角、覆盖全省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其功能不单是监测,还有预警和防控功能。在具体的平台建设思路上,广东金融风控平台已开发了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非现场监管、网络舆情监测、第三方电子合同存证和统一清算系统。“通过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监控和掌握,实现金融风险防控。”上述负责人表示。

    非现场监管将承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备案类、审批类类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功能。其中,对于目前监管难度较大的P2P也在探讨纳入该平台的非现场监管范围。基于地方交易平台的实践经验,广东金融风控平台已完成P2P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第一期的开发,目前正与多家P 2P进行试点对接,计划第四季度上线更加成熟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此外,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建立风险指数模型,对统一清算、舆情监测等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根据系统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筛选出高危、高风险企业。”广东金融风控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可通过企业全息画像和关联图、定位核心自然人、核心企业风险等可视化方式,全面呈现企业社会关系、历史沿革,实时监控区域企业异常行为,识别非法集资等风险情况的形成路径。

    对于P2P平台是否涉及自融,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检测出来。”广东金融风控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上线不到一个月,该系统排查风险上已经展示出其功能,如监测辖区内企业总数为1203家,涵盖广东省11个城市9个行业。经排查,发现风险企业363家,高风险预警企业7家,高危企业1家,为监管部门提供的大量信息。而配合统一清算系统,对于高危、高风险企业将由广清中心进行银行账户接入,一旦发现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可第一时间采取停止新开户、冻结资金以及限制资金进出等有效控制手段。

     地方金融的概念,应界定为地方政府如何利用金融资源。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如何充分尊重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更好地完善市场,来实现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类金融资源,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论当地政府或企业是否控股或者参股某家金融机构,如果政府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全国性的、外地的、本土的金融机构来开展金融业务,为本地的企业、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都应视为地方金融。实际上,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和监管职能也存在颇多模糊不清之处。

    例如,一些地方官员认为在金融监管上地方政府只有责任,没有权力;一些地方的金融办等部门可能权力过大,甚至下达具体的存贷款额度等。如果这些权力和责任还未完全界定清晰的话,从这一层面来界定地方金融显然欠缺科学性。只有坚持这种地方金融观,才能帮助地方政府科学地理解、对待和利用金融资源,来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助力。

      要把地方金融市场做大做强,政府需要通过改善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进驻。一方面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可靠的信用环境。在我国,全国性的征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地方政府应配合征信部门主动着手,建立地区性的征信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降低其搜寻信息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只有公正、严格执法,才能维持金融市场的公正、公开、公平。前些年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些地方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多方逃废银行债务,地方政府往往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摆脱银行的债务约束。有时地方政府还到银行为企业说情,包庇偏袒企业,而使银行的经营受到损害。完善法制环境,使得经济案件能够得到合法的、快捷高效的解决,可以较好地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有效地改善地方金融生态。

版权所有©南粤控股集团 粤ICP 备53222号
电话:020-87566025 邮箱:nykg@nykg.cn 广东南粤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www.nanyue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