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仍是当前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力量
2019-3-12

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规范政府融资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了多方面的约束和管制。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依靠传统的政府信用和土地财政进行政府项目建设、融资的模式显然已失灵。

如何利用好中央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稳增长、补短板”的发展要求。通过地方政府的资源经营和平台公司的能力建设,解决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持续融资、建设和运营,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和平台公司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当前补短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去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累计同比增速看,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行的影响,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

要求加大对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九大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确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十大政策措施及四大原则。

望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改变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有关问题。但是地方在实际补短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具体投资来看,除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补短板”,比如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有改变区域发展差别和民众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例如生态环保、水利工程、社会服务、区域性交通等基础设施等。

中央政府为了鼓励地方政府稳增长补短板,从金融政策方面也给予了一定力度的支持,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为补短板项目带来极其关键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长期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的欠账以及地方财政资金持续紧张的现象。

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解决补短板项目的资金来源显得杯水车薪。孝感市为例,《孝感市落实省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工作方案》显示,该市谋划实施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高达497个,总投资为5327亿元,而该市2017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131.95亿元,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28.89亿元。

有的收紧有的关闭,各界普遍寄希望在“开前门”中能够解决融资缺口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央地分税制改革还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不可能为了一味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而造成地方财政赤字的大幅提高

因为扩大地方政府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也是需要在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要求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仅受惠于“稳投资”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拓宽补短板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

当然,PPP模式的推广和运用,也是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一方面,要为银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鼓励银行为PPP项目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敦促地方政府把更多优质的补短板项目,拿出来通过PPP模式运作。

此外,若允许地方通过公开发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进行融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发行公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基金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金融领域的改革。通过公募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基金进行募资,既能够有效解决一部分地方长期存在的补短板的资金来源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居民存款的出路问题,并且该类型的基金,在期限、成本和利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如果它投到项目里,一是倒逼地方政府领导要挑选合适的项目,二是可以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解决融资、建设和管理问题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解决项目的实际问题。

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

对于受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方政府融平台而言,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研究和解决影响本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每一个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的最大考验。

要有效化解当前地方经济和融资平台的发展困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可持续融资,不仅需要对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思考。同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特别是针对国家金融调控、信贷政策带来的变化。加倍关注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变化、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的创新运用

通过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政府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融资平台的发展转型。从源头上解决政府资金投资方向、资金需求、融资安排和渠道、债务偿还等方面的问题,有效化解当前融资带来的压力和影响。

从长远看,一个融资平台不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产业盈利的能力,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同时,也需要具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当然,在地方可支配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仍然需要依靠土地增值收益,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和还款来源。

但是,发展地方经济是需要经营城市的,而经营城市不仅仅是经营土地。城市资产、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中的各类资源载体,也都是经营对象。

如何发挥好融资平台在稳增长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融资平台的主体建设,打造一个资产优良、实力雄厚、经营有方的市场化经营主体。这应当引起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力强与不强、运作的好与不好,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政府领导支持的力度和怎样支持。

融资平台的发展壮大,涉及到对现有的制度安排、城市利益格局、资源持有者和管理者的调整和重新分配。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也需要各级领导站在发展的全局,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转型。

要不断研究和解决融资平台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头管理的旧体制,以政府注入经营性资产、赋予经营城市职责、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为手段,进一步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在稳增长补短板方面。

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以财政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补短板项目投融资规划为抓手、以融资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好本地财政资源、土地资源、国有资产和城市资源,以满足地方补短板的融资需要。

切实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四大职能。

一是按照国家调控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求,积极引导政府投资的方向,履行好政府投资导向的职能。

二是对已经授权经营管理,包括控股、参股的企业实施好股权管理,规范好企业经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履行好股权管理职能。

三是通过并购重组、资产、股权出让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履行好为政府项目建设筹措资金的职能。

四是通过实施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将市场化和公益性有机结合,打造好优势主业,加速资本扩张,提高自身盈利,履行好为财政减负的职能。

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加快促进融资平台的组织裂变和功能蜕变,促进政府投融资体制和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才能实现从融资导向性的城市向经营导向性的城市转型,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南粤控股集团 粤ICP 备53222号
电话:020-87566025 邮箱:nykg@nykg.cn 广东南粤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www.nanyuejiaoyu.com